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高温超导材料技术持续突破,核心性能优势利好在强电、高场等下游方向的应用,预计行业将借助下游应用验证与产业突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高温超导磁体作为核心应用下游,在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磁悬浮和商业航天电磁推进等场景发展潜力巨大,并随着产业发展,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高温超导磁体等受订单带动最直接的中游环节率先布局,并持续跟踪下游多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和新应用场景挖掘。
高温超导技术是超导领域的重要分支,其核心是利用临界温度(超导态转变温度)高于液氮温区(77K,约-196℃)的超导材料,实现零电阻导电和完全抗磁性;对比传统低温超导(需液氦冷却,4.2K以下),高温超导因冷却成本低、磁场强度高等,适用于强度、高场等场景。目前市场上高温超导材料均以二代材料YBCO为主,据带材行业代表性企业上海超导招股说明书,高温超导带材在充分发挥材料优势的基础上,伴随产业化提速和高效率产能投放,有望带动YBCO带材价格下降,并催化高温超导产业化应用性价比提升。根据赛迪网,预计2030年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5亿元,2024-2030年间高温超导材料行业规模复合增长率为53.9%,行业长期成长趋势值得关注。
高温超导的“零电阻”和“强抗磁性”特性,使其在能源、交通、科研、医疗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2024年高温超导下游应用中,磁体占比约为49.3%,重点场景包括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控单晶炉等,同时超导磁悬浮、商业航天电磁推进等新场景不断涌现。以可控核聚变领域为例,高温超导磁体在提供更高强度磁场、更低冷却成本的基础上,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将优势放大为紧凑型装置设计、降低失超风险;也关注到可控核聚变领域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应用开始提速,洪荒系列、星火一号等装置持续推进,2025年7月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举行挂牌成立大会,获得增资114.9亿元,中国聚变亦将注重推动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引领高温超导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随着可控核聚变为代表的应用场景持续验证与发展,预计磁体将继续保持作为高温超导材料的最大应用下游并不断提升市场占比。
高温超导产业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带材及磁体、下游强电+高场两大应用方向(包含超导电力、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高端制造、高速交通、医疗装备等若干子方向)。目前,产业正处于加速应用落地,主产业链扩产以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售价的商业化初期关键阶段。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高温超导磁体等受订单带动最直接的中游环节率先布局,并持续跟踪下游多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和新应用场景挖掘。
1)高温超导带材——相关企业持续涌入带材行业,建议持续跟踪相关产能落地进展及产业验证情况。当前阶段可围绕带材环节主要供应商的上市公司持股股东布局。
2)高温超导磁体——磁体作为目前高温超导带材占据半壁江山的应用下游,后续有望借助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磁悬浮与电磁推进等下游产业化进展提速,而持续迎来订单利好催化。
高温超导带材扩产节奏不及预期;高温超导磁体工程化应用进展缓慢;下游应用商业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