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电力采购机制与应用场景中国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进展与趋势》由落基山研究所发布,聚焦中国绿色电力采购市场,分析了相关机制和应用场景的发展情况。
- 绿色电力及电力市场发展概况:2024年前三季度,风电和太阳能装机总量提前突破2030年目标,超越煤电装机总量,在新增发电装机和总发电量中的占比显著提升。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面铺开,山西、广东等多地进入正式运行阶段,新能源市场化交易持续扩容,2023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47.3%。
- 绿电交易:2024年交易量高速增长,价格下降,交易体系不断完善,参与机组种类增加,消费和认证服务优化。未来,绿电供给将提升,交易向多年期拓展,零售市场将规范。
- 绿证采购:2023年8月起,绿证价格下降,市场活跃度提升,制度体系完善,交易服务升级。预计未来供给继续增加,价格低位运行,交易渠道增多。
- 集中式新能源项目直接投资:新能源项目入市加速,现货市场使电价波动增加,配套产业投资要求提高成本。未来,传统财务模型受冲击,多年期绿电交易推动投资,企业可能更青睐收购存量项目。
- 场内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开发:分布式光伏增长迅速,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影响收益模式,环境属性归属受关注,配电网容量制约发展。未来,投资模式将多样化,财务模型面临调整,分布式直连有望推进。
- 国内场景:应用场景从能源使用向碳排放控制延伸。包括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目标,如部分行业和省份设定消费比例;满足能耗双控指标,绿电和绿证可扣除能源消费量;满足碳排放双控目标,未来与碳排放衔接更紧密。
- 国际场景:RE100对中国绿证有条件认可,相关问题已在政策层面突破,我国基本具备获得无条件认可的基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目前影响有限,但未来可能扩大覆盖范围;新电池法案收紧电力碳足迹建模方法,我国电池企业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