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三家航司的平均亏损从2022年疫情最严重时期的50亿美元缩减至2.86亿美元,但还是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压力。
中国南方航空作为中国运力最大的航司,在2024年亏损17.7亿元人民币,相较2023年的41.4亿元人民币亏损有所改善。
中国东方航空的亏损也有所减少,2024年亏损42亿元人民币,相较2023年的81.7亿元人民币有所收窄。
其中,国际航班的恢复较慢是重要原因,中国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需求仍未完全恢复。
但就在国有航司承压的同时,华夏航空、吉祥航空与春秋航空三家上市航司却在2024年实现盈利,其中春秋航空以22.73亿元再次成为A股年度最盈利的上市航司。
这种“民营赚钱、国企亏钱”的结构性分化,在疫情恢复期本不算奇怪,但当市场整体复苏、客流明显回暖的背景下,差异依旧拉大,就不能只归因于“恢复节奏”了。
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是航空市场的一种深层分化——效率的差异,在放大民营和国企的经营状况。
春秋航空莫过于这方面的标兵,它一直坚持“极致低成本”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成功在财务报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秋航空的单位座公里成本远低于三大航,不靠豪华头等舱,不追求地面服务溢价,只关注核心指标——航班利用率、客座率和成本控制。
春节前夕,多条航线机票价格下降,部分航线低至百元。例如,去哪儿数据显示天津到上海的裸票价格最低仅145元。以成都出发的机票为例,春节期间成都到上海降价77%,到济南降价70%,到杭州降价74%
近日,中国各大航空公司相继公布了2024年年报。春秋航空凭借其“抠门经济学”再度脱颖而出
2025年2月13日,四川达州至福建泉州的川航3U6979航班上,一名61岁的女乘客在飞机下降进行安全检查阶段突发身体不适,失去意识。机组人员发现后立即广播寻找医生,但客舱中没有医务人员。机组按照程序对乘客进行了吸氧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在中国民航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航空公司座位选择中加价的现象发声,明确表示“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常态
多条航线推出跨航司签转服务。以下是一些跨航司签转服务的具体案例:东航与南航北京大兴-广州白云航线月起:北京大兴至广州白云双向航班推出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适用于单程单航段、经济舱6折及以上舱位旅客,在原航班当天、旅客通过安检之前...